Array ( [doc_id] => 1591855 [bkid] => 0 [doc_baokan_id] => 1141 [doc_tid] => 1 [doc_order_num] => 1 [doc_title_sub] => [doc_title] => 革命理想高于天 [doc_title_addon] => (之四) [doc_title_pos] => 0 [doc_body_show] => [doc_edit_time] => 2017-01-09T16:00:00.000Z [doc_paper_id] => 356086 [doc_release_id] => 89634 [doc_source] => [doc_img_list] => [doc_is_have_pic] => 0 [doc_ent_id] => 1989 [doc_all_text] => [doc_keywords] => [doc_counter] => 58 [doc_like_counter] => 0 [doc_editor] => [cate_id] => 0 [kuaban_id] => 0 [cate_ord] => 0 [doc_gaofei_cate_id] => 0 [is_show] => 0 [release_time] => 2017-01-10 [secondary_bianzhean] => [secondary_bianhouyu] => [secondary_gaofei_cate_id] => [doc_author] => 刘明钢 [img_author] => [doc_body] =>
  五在长征的行列里,有年过半百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有稚气未尽的红小鬼,有男同志,也有女同志,还有少数民族同志。大家为了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同甘共苦、团结友爱、扶老携幼、生死相助,汇成了一股无坚不摧的革命洪流。
  长征时,罗青长刚满16岁,长途跋涉使他疲惫不堪,有时走着走着就睡着了。一次在草地暂时休息后,他懵里懵懂地跟着部队出发了。走到半路才发觉枪丢了,吓出了一身凉汗。正要回身去找,忽然看见大队指导员傅崇碧帮他扛着枪。傅崇碧看到小战士终于发现枪丢了,严肃而又和蔼地说:“死人也要守着四块板板么!你这个当兵的,怎么敢把家伙丢了?”当时,罗青长又羞愧又感激。这件事让他终生难忘。
  罗青长在回忆文章中还写道:记得过岷山时,大雪弥漫,寒风怒号,有些红军战士被冻死在那里。与我同班的姜钟同志由于年小体弱,又得了雪盲症,行动十分困难。班里的战友们发誓,“决不让一个人掉队,就是背也要把姜钟背出雪山。”高山缺氧,空气稀薄,一个人行走都气喘吁吁,再搀扶一个人,困难可想而知。但我们就是凭着阶级友爱,共同战胜了困难。藏族同志天宝(桑吉悦希)也是这样相互扶携挣扎着过了草地。直到后来见面时,他仍称呼我为“老班长”,可见战友感情之深。
  红一方面军在翻越雪山后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一方面军的干部战士几乎都是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红四方面军准备了大量的粮食、衣物,热情地迎接长途跋涉的战友。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的邓小平也亲身感受到了战友的情谊。过雪山的时候,邓小平的马死了,只能徒步行军。会师后,留法勤工俭学时的老战友、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傅钟慷慨地送给邓小平一匹马和衣服、食品。邓小平几十年后还念念不忘地对子女们说:“过了雪山后,傅钟送了我三件宝:一匹马、一件皮大衣、一包牛肉干。这三样东西可真是顶了大事呀!”
  1936年6月,贺龙、任弼时的红二、六军团与四方面军会师于甘孜。来自湘西的红军每个人都领到一件毛衣或一双毛袜子。指导员说:“这是四方面军慰劳我们的。人家怕我们到草地受冻,全军上下几天几晚没睡觉,剪羊毛、洗净,捻成细细的毛线,又一针一针织成的。”
  由于有了红四方面军的接济和支援,一、二方面军才得到充分的休整,这对走完以后的长征路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六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鼓舞着红军战士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也感动着与红军打过交道的人。
  丢失了东北的张学良被迫率部到陕北“围剿”红军,开始自以为红军不过是疲惫之师,一打就垮。没想到在榆林桥、直罗镇,东北军被红军打得大败。被俘的东北军军官看到红军中有老人、妇女和儿童,非常惊叹和佩服,说:“你们真是有主义的啊……难道徐特立、林祖涵先生,邓颖超、蔡畅等女士都是因为没有饭吃才来的吗?”
  张学良也大为震惊。被俘的高福源团长被红军放了回来,向张汇报红军长征的经过,转达了红军抗日的主张。张学良对身边的军长师长们感慨地说:“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途疲惫,还能击败东北军,是值得深思的。我们都是带兵的,这万里长征,你们谁能带?谁能把队伍带成这个样子,带得都跟你走?还不是早就带没了。”因此,他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想亲自了解一下共产党和红军到底是些什么人。张学良秘密前往肤施,与周恩来举行会谈。双方达成了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共识。随后又发动了西安事变,捉住蒋介石,迫使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开始了国共合作抗日的新局面。如果不是红军的长征精神先感化了张学良,又怎么会有后面的一系列变化呢?七“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80年前,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无与伦比的奇迹、世界军事史上的壮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篇章。80年过去,那支用脚板丈量信念的工农队伍,以及他们在千难万险的征途中所创造出的长征精神、长征意志,却早已如刀劈斧削般,镌刻在了历史记忆的深处。
  美国时代生活出版公司出版《人类1000年》一书,选择了从公元1000年至公元2000年人类历史进程中发生的100件重要事件,中国有3个历史事件入选:火药武器的发明、成吉思汗的帝国和工农红军的长征。可以肯定的是,西方学者在意识形态上与中国共产党人并无共同之处,但是,他们也如此看重长征,足以说明长征影响之巨大。
  上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重访长征路,写下了轰动世界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他写道:在过去的20世纪里,“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红军的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长征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索尔兹伯里重视精神的作用,这种认识是很有见地的。
  在纪念长征胜利70年大会上,胡锦涛总结了长征精神,首先就谈到:“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是红军在逆境中英勇奋斗的强大的精神支柱,鼓舞激励着红军将士不怕牺牲、不畏艰险、严守纪律、团结拼搏、一往无前。《长征组歌》中的那句歌词“革命理想高于天”,就是这种崇高精神的生动写照。(全文完) ) 革命理想高于天-《江汉大学报》
第364期:《江汉大学报》

革命理想高于天

(之四)


   期次:第364期   作者:刘明钢   查看:58   


  五在长征的行列里,有年过半百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有稚气未尽的红小鬼,有男同志,也有女同志,还有少数民族同志。大家为了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同甘共苦、团结友爱、扶老携幼、生死相助,汇成了一股无坚不摧的革命洪流。
  长征时,罗青长刚满16岁,长途跋涉使他疲惫不堪,有时走着走着就睡着了。一次在草地暂时休息后,他懵里懵懂地跟着部队出发了。走到半路才发觉枪丢了,吓出了一身凉汗。正要回身去找,忽然看见大队指导员傅崇碧帮他扛着枪。傅崇碧看到小战士终于发现枪丢了,严肃而又和蔼地说:“死人也要守着四块板板么!你这个当兵的,怎么敢把家伙丢了?”当时,罗青长又羞愧又感激。这件事让他终生难忘。
  罗青长在回忆文章中还写道:记得过岷山时,大雪弥漫,寒风怒号,有些红军战士被冻死在那里。与我同班的姜钟同志由于年小体弱,又得了雪盲症,行动十分困难。班里的战友们发誓,“决不让一个人掉队,就是背也要把姜钟背出雪山。”高山缺氧,空气稀薄,一个人行走都气喘吁吁,再搀扶一个人,困难可想而知。但我们就是凭着阶级友爱,共同战胜了困难。藏族同志天宝(桑吉悦希)也是这样相互扶携挣扎着过了草地。直到后来见面时,他仍称呼我为“老班长”,可见战友感情之深。
  红一方面军在翻越雪山后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一方面军的干部战士几乎都是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红四方面军准备了大量的粮食、衣物,热情地迎接长途跋涉的战友。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的邓小平也亲身感受到了战友的情谊。过雪山的时候,邓小平的马死了,只能徒步行军。会师后,留法勤工俭学时的老战友、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傅钟慷慨地送给邓小平一匹马和衣服、食品。邓小平几十年后还念念不忘地对子女们说:“过了雪山后,傅钟送了我三件宝:一匹马、一件皮大衣、一包牛肉干。这三样东西可真是顶了大事呀!”
  1936年6月,贺龙、任弼时的红二、六军团与四方面军会师于甘孜。来自湘西的红军每个人都领到一件毛衣或一双毛袜子。指导员说:“这是四方面军慰劳我们的。人家怕我们到草地受冻,全军上下几天几晚没睡觉,剪羊毛、洗净,捻成细细的毛线,又一针一针织成的。”
  由于有了红四方面军的接济和支援,一、二方面军才得到充分的休整,这对走完以后的长征路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六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鼓舞着红军战士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也感动着与红军打过交道的人。
  丢失了东北的张学良被迫率部到陕北“围剿”红军,开始自以为红军不过是疲惫之师,一打就垮。没想到在榆林桥、直罗镇,东北军被红军打得大败。被俘的东北军军官看到红军中有老人、妇女和儿童,非常惊叹和佩服,说:“你们真是有主义的啊……难道徐特立、林祖涵先生,邓颖超、蔡畅等女士都是因为没有饭吃才来的吗?”
  张学良也大为震惊。被俘的高福源团长被红军放了回来,向张汇报红军长征的经过,转达了红军抗日的主张。张学良对身边的军长师长们感慨地说:“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途疲惫,还能击败东北军,是值得深思的。我们都是带兵的,这万里长征,你们谁能带?谁能把队伍带成这个样子,带得都跟你走?还不是早就带没了。”因此,他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想亲自了解一下共产党和红军到底是些什么人。张学良秘密前往肤施,与周恩来举行会谈。双方达成了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共识。随后又发动了西安事变,捉住蒋介石,迫使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开始了国共合作抗日的新局面。如果不是红军的长征精神先感化了张学良,又怎么会有后面的一系列变化呢?七“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80年前,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无与伦比的奇迹、世界军事史上的壮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篇章。80年过去,那支用脚板丈量信念的工农队伍,以及他们在千难万险的征途中所创造出的长征精神、长征意志,却早已如刀劈斧削般,镌刻在了历史记忆的深处。
  美国时代生活出版公司出版《人类1000年》一书,选择了从公元1000年至公元2000年人类历史进程中发生的100件重要事件,中国有3个历史事件入选:火药武器的发明、成吉思汗的帝国和工农红军的长征。可以肯定的是,西方学者在意识形态上与中国共产党人并无共同之处,但是,他们也如此看重长征,足以说明长征影响之巨大。
  上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重访长征路,写下了轰动世界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他写道:在过去的20世纪里,“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红军的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长征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索尔兹伯里重视精神的作用,这种认识是很有见地的。
  在纪念长征胜利70年大会上,胡锦涛总结了长征精神,首先就谈到:“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是红军在逆境中英勇奋斗的强大的精神支柱,鼓舞激励着红军将士不怕牺牲、不畏艰险、严守纪律、团结拼搏、一往无前。《长征组歌》中的那句歌词“革命理想高于天”,就是这种崇高精神的生动写照。(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