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期:《江汉大学报》

长江新城建设的理性思考


   期次:第373期   作者:武汉研究院副院长甘德安教授   查看:30   


  为什么要建长江新城时,我认为有3个问题要讨论。武汉为什么要建设长江新城?武汉要建怎样的长江新城?武汉怎样建长江新城?
  武汉为什么要建长江新城?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说:21世纪影响世界经济的有两件事,一是美国的新技术革命,二是中国的城镇化。而英国学者范登和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根据对各国城市发展变化的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城市发展具有阶段性规律,整体趋势呈现为倒“S”平滑曲线。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当城市人口超过10%时,城市化水平逐步加快;超过30%时,城市化进入加速阶段;到70%以后才逐步减缓,城乡间人口实现动态均衡。此外,城市化发展规律表现为城市从“聚集效应”与“扩散效应”升级。当前,武汉市中心城区处于城市人口超过70%的阶段,加速阶段已经结束,必须通过长江新城建设的举措推进武汉经济社会的发展。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武汉建设的东湖高新之城与制造之城,快速推进了武汉跨越式发展。建设长江新城必然进一步加快武汉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转型。在国家战略的重大期待下,武汉建设长江新城必然会成为落实国家长江经济带的主要支点,成为推动武汉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更会成为落实武汉“一号工程”的落脚地。
  长江新城应该是深圳新城的升级版。37年前,深圳还只是个贫穷落后,只是一个有3万人口的边陲渔村,在地图上难觅其踪;现在的深圳,GDP已经突破1.9万亿元,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突破2万件,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
  长江新城更应是浦东新城2.0版。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上海正是以浦东开发为契机,通过浦东新城的“金融、贸易、高新技术先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第二产业升级换代,并为整个上海产业结构合理化发挥了先导作用。浦东新城成为上海二产发展的新增长点、孵化器与蓄水池,更是全国城市改革“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先行者。
  长江新城建设还应该是滨海新城深化版。10年前,当我们站在天津滨海区的土地,不过是一片寸草不生的盐碱滩涂,仅仅10年时光,滨海新城一跃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经济总量突飞猛进,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1%。
  武汉要建怎样的长江新城?
  第一,长江新城一定要按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指标建设。第二,长江新城建设一定不能把长江新城规划当草稿。第三,长江新城建设要在城市空间具有彻底、根本。第四,综合性改变武汉城市布局、产业布局的作用。这个布局就是改变武汉100多年来武汉三镇的格局,形成武汉四镇格局。第五,长江新城建设一定是产业兴城。第六,长江新城一定要建智慧之城。智慧之城不仅是三网合一,不仅是4G之城、互联网之城,而应该是5G之城,是物联网之城、能联网之城。第七,长江新城建设一定要建美丽之城。要以人文视角,沉淀3500年盘龙文化的历史与人文关怀之城。
  武汉要选择怎样的模式建长江新城?
  首先,要按国际化标准差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建城。要用PPP模式建城,这样可以很好的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很好的推进国企混改,可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快武汉服务业的发展,提升武汉三产中服务业的比率,从50%到70%,以致80%。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是,武汉建长江新城要在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背景下建长江新城。
  其次,武汉建长江新城一定要与京津冀经济圈互动建城。因为京津冀一体化的核心北京去非首都功能。首先,首都不是经济中心。北京现在不适合创办企业,所以,有四、五千家企业要搬走,世界500强企业总部也要搬走,我们应该吸引他们,把总部搬到长江新城来。其次,北京不是医疗中心。北京所有的好医院在北京一律不准扩大,但可以在外地办分院。北京的医院要搬出,而武汉正好要打造中部地区的医疗中心,应该做好承接的准备,吸引他们到长江新城办分院。
  再次,武汉虽然大学众多,但大学国际化不够,不能适应长江新城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目前,武汉没有世界著名大学的分校,这既不利于打造国际化的大武汉建设,也不利于武汉核心竞争力的打造。长江新城需要具有新思想、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这些都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需要具有创新思维的能才;需要风投基金、产业基金这些金融人才,这些人才必须通过国际化教育完成。所以,长江新城需要世界最顶级大学在武汉办分校。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