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期:《江汉大学报》

中国语言文学硕士学位点学科优势与特色


   期次:第409期   作者:人文学院 研究生处   查看:210   






  我校2018年获批中国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历经几代学人的努力,本学位点现已初步形成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优势学科方向(即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凝练出了地域文学批评与文学批评生态、领域语言研究、方言调查与研究、古典诗文与民族文化精神、中国现当代诗学等多个特色鲜明的研究领域,为学科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学术基础。
  学科梯队,结构较为合理。学科目前有成员36人,其中有教授10人,副教授18人,博士20人,高级职称占比达 78%,博士占比达56%。其中武汉市政府津贴获得者2人,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武汉市学科带头人5人,武汉市百千万人才入选人才1人,湖北省宣传文化人才培养工程“七个一百”项目(哲学社会科学类)人才1人,首届湖北文学人才培养工程项目人才1人,中国修辞学会、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中国新文学学会等全国学术团体理事3人,湖北省语言学会、湖北省写作学会、湖北省美学学会、湖北省文艺理论学会等学术团体副会长、常务理事5人。获得武汉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状元1人(2015年)。通过引进与培养,已初步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核心,学历学位较高、职称结构合理、年龄层次合适,学缘分布广泛的学术团队。
  科学研究,成果较为可观。近年来,学科成员获得国家基金项目6项、国家部委项目9项、省社科基金项目7项,市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教育厅项目36项,以及其他项目共计71项,出版学术著作、教材21部,发表学术论文301篇,其中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53篇,获得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武汉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4项,主办了“地域文学:中国经验与当代书写国际学术会议”等高层级学术活动。出版和正在出版的学术丛书多套。
  人才培养,基础较为厚实。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基础厚实,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系,拥有汉语言文学和汉语国际教育2个本科专业以及汉语言文学(影视文化)1个专业方向,其中汉语言文学是武汉市重点专业。拥有2个校级教学团队,2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视频公开课程,1门省级资源共享课程,获得1项教育部多媒体课件竞赛三等奖,1项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其中部分优秀本科毕业生考取了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985或211高校研究生,被评为省级优秀学位论文数十篇。近年来学生科研成果较多,获得湖北省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微电影获得全国一等奖3人。严林同学被评为全国实践活动十佳明星,本科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5篇。在研究生培养方面,与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合作培养研究生多年,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生培养经验,今后,我们将加强对本校研究生的培养。
  平台建设,富有一定特色。学科拥有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和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戏曲)等2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初步建起了武汉作家研究资料数据库,启动了国家语委语言保护工程项目和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项目,学科资料室拥有一定数量的中外文重要图书,订阅了学科研究必备的重要期刊。平台建设中突出地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特色,已经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服务社会,双效较为明显。学科注重将教学科研工作与服务武汉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积极为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提供社会咨询、智力服务和社会培训工作。近年来先后组织专家、教授到武汉市教育局、武汉市文化局、武汉电视台、武汉图书馆、武汉市语言文字委员会、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武汉叶开泰药业集团、江夏区教育局、二炮指挥学院、武汉百步亭社区等单位开展社会服务,通过校地、校企、校校之间多种形式的合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