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期:《江汉大学报》

中国史硕士学位点学科优势与特色


   期次:第410期   作者:人文学院 研究生处   查看:110   





  江汉大学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点依托武汉市重点学科历史学学科,研究历史,关照现实,注重应用,立足武汉,关注全国,兼具全球视野。学科研究队伍精干,注重学术交流和学术成果品质,科研基础扎实,该学科下设了中国近现代史、中国专门史、中国历史文献学等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已在武汉城市史、近代中国市政史、区域城市史、社团组织与商人资本研究方面形成了鲜明的优势与特色。
  本硕士点师资队伍力量雄厚。学科成员来自不同学院和学科,研究涉及历史学、法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研究方法多元,学科团体注重整合,研究目标和研究规划明确。共有学科成员20余人,其中教授7人,副高8人,博士17人。有国务院、省市政府专项津贴专家3人,获市级以上人才等称号5人。拥有省级科研团队1个、校级精品课程1门,2人担任国家级学会副会长、副秘书长,5人次担任省级学会的副秘书长、常务理事。
  本硕士点学科研究方向特色鲜明,研究成果突出。该学科以武汉城市史为重点,注重武汉近现代史、武汉城市文化、中国近代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研究。近年来出版著作20部,发表论文148篇,其中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5篇,摘要转载2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部级项目5项,市级及以上各级各类项目58项,总经费达1250万元。武汉市政府重点资助项目武汉保卫战研究和武汉法治史研究,经费均超过200万元。获省级科研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省级教学奖一等奖1项,市级科研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三等奖各2项,其他奖项2项。
  本硕士点拥有较好的学科平台。江汉大学城市研究中心集中研究中国城市史和武汉地方史,先后被评为武汉市教育局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市科技局城市历史与城市文化研究基地、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被称为国内四大城市史研究机构之一。城市研究中心还成立了江汉大学武汉抗战研究中心、武汉城市记忆研究中心。
  本硕士点经过多年的沉淀和积累,形成了3个稳定、特色鲜明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
  1..中国近现代史:主要研究领域为近现代中国城市史,尤其以近代武汉城市史、地方史和湖北区域城市史为研究重点。主要研究方向有:
  (1)中华民国史。主要研究1912年到1949年的中国历史,包括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诸方面,侧重研究社会民间组织的发展、商人资本与社会转型以及民国城市人口与城市化,注重比较研究。
  (2)抗日战争与武汉抗战史。以中国抗战的重要转折点武汉抗战为研究重点,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的研究,并关注城市沦陷史研究。
  (3)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战略。将本校中国近现代史学科和党史学科进行交叉整合,研究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认识历程,关照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历程与武汉近现代发展之间的关系。
  2..中国专门史:以二十世纪中国城市尤其是长江中游区域城市史作为重点,注重区域城市史和城市理论研究、武汉乃至湖北的城市历史与文化研究,重视区域城市文化保护和营造研究。
  (1)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以城市史的视野具体探讨中国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机制、城市功能演变、市政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揭示研究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和城市现代化变迁的规律。
  (2)近代区域经济与社会转型。综合研究晚清民国武汉城市环境变迁及城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演进,侧重于省区经济与社会转型、少数民族地区城市经济与社会转型,重视市政体制的演进与民间组织、社团的发展。
  (3)武汉城市史。综合研究武汉城市环境变迁及城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演进,重视市政体制的演进与社团发展,能够有效对区域经济与社会转型等研究方向进行兼顾。
  3.中国历史文献学:以湖北尤其是武汉历史文献搜集、整理和研究以及数据库建设为研究重点地域,兼及以明清至近代武汉和湖北社会与经济史。
  (1)湖北地方史。通过考察自古至今的湖北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对各个历史时期湖北地区的社会状况及其变迁进行专题研究。
  (2)城市文献整理与数据库开发。主要致力于城市文献资源的发掘、整理与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计算机技术与现代信息工程技术,探索开发城市文献数据库系统的模式与方法,为学科研究及城市史研究提供充沛的资料来源。